7月10日上午,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召开2025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。本次会议聚焦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,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成绩与经验。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出席会议并讲话,强调要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,助力教育强国建设。我院副院长杨建刚,教务秘书果娜、张洁代表学院参会。
本次会议对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。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、研究生院副院长许峰等为获奖者颁奖。其中,我院荣获“山东大学2024-2025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;副院长杨建刚获“山东大学2024-2025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;学院教学团队的“学年论文报告会与研究生培养深耕细作的创新与实践”获“山东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”特等奖,“赓续文脉 学科交叉 教研融合——中文学科复合型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”获“山东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”一等奖;此外,杨建刚主持的“数智文艺导论”课程入选2025年山东大学研究生人工智能通识示范课程,获“一般/培育立项”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学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,凝聚了全体导师的团结协作、辛勤付出和研究生同学们的刻苦努力。这些荣誉更是对我院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领域锐意进取、勇于创新的充分肯定,彰显了学院集体的卓越贡献和雄厚实力。






表彰环节后,杨建刚同志代表学院做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汇报。汇报以培养与一流学科相匹配的高层次学术人才为核心理念,强调学院坚守“重情义、尚风骨、尊学术”的院训精神。在学科建设方面,文学院发挥学科底蕴优势,牵头建设智慧人文分中心,推动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学科转型,呼应学校AI赋能教育的战略方向。
汇报重点介绍了文学院在过程培养中实施的系列精耕细作措施:创新导师遴选与培训机制;优化“学年论文报告会-经典读书会-跨校学术论坛”三维培养链,持续举办七届学年论文报告会并编辑优秀论文集,显著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;严格执行研究生科研立项、访学、游学等制度;规范毕业流程,严控学位论文质量;制定《中文学科专业期刊目录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等。这些系统性的培养举措成效显著,研究生高水平学术成果持续产出、在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、就业率高且质量优等,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。

我院将以此次表彰为新起点,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会议精神,强化使命担当,重点布局四大任务:一是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深化示范效应;二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,落实立德树人职责,强化传统文化育人与现代学术思维的双轨传承;三是完善过程培养体系,持续优化现有系列举措;四是聚焦国家文化战略需求,完善育人通道,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培育中坚力量。学院师生将继续在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,持续推动人文学科范式转型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中文力量。